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如今起来越多的人都在谈论大数据,大数据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伴随着各种随身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人和物的所有轨迹都可以被记录,大数据被各行各业所接受,甚至离不开它。
那么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它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而是需要新处理模式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这个术语最早期的引用可追溯到apache org的开源项目Nutch。当时,大数据用来描述为更新网络搜索索引需要同时进行批量处理或分析的大量数据集。随着快速发展,大数据不再仅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还涵盖了处理数据的速度。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便有效地处理大量的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掌握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正在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词汇。一方面,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技术类型,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科技、经济乃至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各行各业的热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定的认知视角及其尺度,大数据也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理解生活的方式。毋庸置疑,大数据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大数据不是万能的,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和负面影响。因此,面对奔涌而来的大数据洪流,我们有必要保持一种超前的理性,既积极助推发展又冷静思考应对。
数据资源的共有共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便捷、可量化的维度,同时也为数据泄露开启了便利之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人们在大数据面前成为“透明人”,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多重困境,需要从法律维度、技术维度、伦理维度共同维护信息安全。在法律层面,立法是基础更是关键,要推动建立大数据法律体系大数据,在《数据安全法》的基础上制定更为详细的解释条例,呼吁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出台,提高大数据法律体系的权威性,破除大数据使用的“灰色地带”。在技术层面,加强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的介入,筑牢信息安全的防线。在伦理层面,积极构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强化主体的道德责任感,对技术和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只有法律的强制性、技术的刚性、伦理的柔性协同保障,才能使信息安全得到全方位的维护。此外,个人应该提高隐私安全意识,在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同时主动有意识地避免关键数据,共同维护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互动大多以数据为载体进行,虽然方便高效,但是如果人的行为都被当作符号来理解,则缺少了活力和激情,冷冰冰的数字代替了温情脉脉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不能脱离大数据生长的土壤——人及其社会的价值本性,否则会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全面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继续推动大数据技术创新,又要高度重视大数据的文化意义,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社会价值。
当前,大数据的热度持续攀升,带动了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正在给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广阔的创新生长点。但是,“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理性对待,才能推动大数据更好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