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购买公民信息、开发人脸认证规避技术……今年年初,广东省公安厅网安部门侦破全国首例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处非法网站500余个。
公安部部署“净网2021”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全链条打击非法采集、提供、倒卖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侦办案件5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400余名;严打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类犯罪,侦办相关案件2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0余人。
数据安全事关公民个人权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国家安全。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步入法治化轨道。“从将个人、企业和公共机构的数据安全纳入保障体系,到规范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数据安全法确立了对数据领域的全方位监管、治理和保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晓东说。
办过一次健身卡,就会反复收到办卡促销、免费试课电话;在某购物平台买过一次产品,每到节日都会收到一波打折推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高速发展,网络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用户数据被泄露等现实问题。
今年4月,有网民向宁夏中卫市警方举报:沙坡头区有人在网上售卖公民个人信息。警方在浙江慈溪数据信息、四川自贡、甘肃兰州及宁夏中卫沙坡头区先后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供认称,自2020年6月以来,他与同伙任某某通过黑客技术,非法侵入多家网贷平台,窃取系统内公民个人信息,随后将非法窃取数据批量出售。截至案发,该犯罪团伙共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100余万条。
数据安全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
“数据安全法对个人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提供等进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道丽说,数据安全法为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倒卖个人数据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将更加有利于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方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大量数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汇聚流通,尤其是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掌握了所属行业的深度数据,在释放数据价值的同时也带来数据安全风险。”丁晓东介绍。
下载新的APP时,需要勾选“同意”的隐私政策,这既是在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也是对APP开发者采集个人信息的约束与监督。
去年10月,贵州贵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接上级通报,贵州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及使用的三款APP存在不同程度非法收集公民信息数据行为。经查,该公司APP无隐私政策及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在用户首次登录时以默认选择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没有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
今年9月,贵州开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在对属地网站开展巡查中发现,某旅游公司于2016年委托网络公司为其建设网络站点,时任企业负责人为便于管理,直接将网站后台管理入口放置在web页面,且存在弱口令漏洞。公安机关责令企业负责人直接将网站关闭,并对现有超期域名进行注销。
在两起案件中,两家企业由于未履行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和保护,不同程度上造成数据信息安全漏洞。
黄道丽表示,各类网站、APP无论规模大小,相关负责人和运营商都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
“数据安全法明确企业在保护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对企业的数据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未来,企业的数据安全防护将逐步常态化。”丁晓东说。
今年1月,江苏南京市公安局网安部门侦办了一起医院内部信息系统被非法获取数据案件。经查,犯罪嫌疑人通过买通医院硬件设备维护人员,将黑客工具安装在医院内部系统中,非法窃取系统账号密码,获取多家医院患者就诊数据,并售卖给相关医疗从业人员。据查,犯罪嫌疑人累计非法获取患者就诊信息数据数百万条。
“医药代表对医疗统方数据有强烈需求,催生了医疗统方数据买卖的犯罪行为,同时暴露出医院在医疗数据监管保护方面存在的漏洞。”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副总队长浦天高说,隐私数据经由公共机构泄露的现象近年来时有发生,由于监管力度和追责制度的不完善,公共机构在信息数据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给不法之徒可乘之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政务数据治理发展报告(2021年)》统计,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已有130个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开放平台逐渐成为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和公共数据治理的标配。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数据安全法的施行在规范数据活动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和保障数据在公共机构中的基础资源作用,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数据安全法既约束了数据的非法采集和滥用,又保护了数据提供方和民众的信息使用,推动以数据开放、数据保护、数据流动等为基础的数据规则进一步完善,让数据真正成为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丁晓东说。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监管,严厉打击危害数据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表示。记者 张天培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